辉立资本基金经理兼策略师陈煜强:价值与入场时点同样重要
成立于1975年的辉立证券集团是香港比较老牌的一家多元化国际金融机构。和一些境外资产管理公司针对机构客户不同,辉立证券旗下的资管分公司辉立资本并没有走私募基金的路子,而是立足于专户经营,以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理念来吸引散户群体,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内地移民客户。
用专户管理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在散户们频繁资金进出的情况下,保证整个资金池的交易仍然能够获利,而且能公平地对待每个投资者。带着这个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日前专访了辉立资本的基金经理兼策略师陈煜强先生。
专户管理之道
《财商》:能否先简要介绍一下辉立资本的管理模式,你们似乎和境外许多专业投资机构不一样,并没有以对冲基金的形式来吸引客户的资金,而主要是以专户形式,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煜强:辉立证券在香港交易所有7个出巿席位。我们公司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以专户管理形式的管理居多。目前股东资金逾15亿港元,而我们基金经理管理的专户平均资金量有数千万港元,另外还有近10亿的投资移民户口。
其实用对冲基金的架构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个比较方便的选择,但是需要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要求,特别是在对冲策略和杠杆运用方面,会面临更多的监管。我们目前主要是以长仓操作为主。
《财商》:专户管理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公平对待每个户口,同时又要实现整体的盈利,你们是怎么做的?今年的回报如何?
陈煜强:的确,专户管理是有一定挑战的,特别是当这些户口的数目增加的时候更是如此。由于专户的资金出入时点比较频繁,因此可能造成在计算业绩回报和管理费时会有较大影响。比如你问到回报的问题,我就没有办法确切回答,因为每个户口的回报是不同的,今年为止,我们做得好的可能会有两位数,差的也可能只有一位数,但整体的回报率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确切计算出来。
除了专户,我们还有一些是内地的投资移民户口,他们的要求更为特别,不是所有的股票都可以随意买的。有一些资产你在短抛之后,是一定要再买回来的,这跟一般的市场投资不同,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挑战。
说到公平和盈利的问题,坦率地说,这是很难同时达到的目标。我们对专户的资金是集中管理的,所以会有一个分配的问题。比如AB两个户口都有汇丰,我们因为调整仓位假设要卖出1000股汇丰,获得的资金需要先满足现金比重较低的那个户口上——有可能它当初买入汇丰的成本较高(也有可能较低),这样这个户口会吃亏(赚钱),但这个不是我们主要的考虑因素,我们更主要是考虑它的整体防守能力。
这种方式可能并不好,因为每个客户的需求都不同。可能有时A会希望先卖掉,而B则希望买入。但在上述原则下,A有可能卖不掉,因为我们要先卖现金比重最低的那个户口的股票。由于每个户口对该股票的买入价可能都不同,这样的分配或许不一定对每个账户都是最有利的。
但是要满足业界的监管,我们目前只能这么做才能通过监管。
《财商》:那么你如何确定不同账户的现金比重?
陈煜强:这要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客户在开户的时候就会提出要求。比如有一些人是愿意现金比重大一些,有一些则愿意持仓重一些。我们会先判定现金的总体水平,然后再决定持仓情况,这是一个内部的统一指标。
客户很明白,他们每天都会收到交易对账单,每个月还会有月结单。他们会根据户口的回报决定要不要撤回他们的资金。如果他看到月结单上资金无故减少了,也会投诉我们。
技术与价值选股并重
《财商》:上述专户管理特点是否也影响到了你们的投资策略,能否简介一下你们的建仓流程?
陈煜强:目前的仓位已经是好几年前建立的了。简单来说,如果有新钱流入,我们一般会先确定一下现金的比重,然后再调整持仓组合。而调整持仓的时间会根据资金流入的情况而定。通常如果是在市场低位注资的,我们会很快转为持仓,而如果我们觉得市场价位偏高了,就会等待时机增加持仓。
《财商》:这种建仓理念颇好,但现实可能是市场下跌的时候要求撤资的也多,而市场疯狂的时候可能注资的机会也多,这时候你们怎么办?
陈煜强:这的确是一个难题。有时客户注资的时候也是市场估值“最贵”的时候,然后很快会掉下去。而市场不好的时候客户又跑掉了,不仅是我们,整个业界都面临这个问题。这方面没有什么方法,还是以现金比重作为一个主要调节目标。
《财商》:你们建仓时是以股票组合整体作为考虑重点,还是以个股选择为重点?你们的选股重点是什么?
陈煜强:这方面我们有一个自己的标准。比如我们不买小股票,但我们也不是一个很标准的投资组合的建仓方法,主要还是基于自己的投资模式,结合现金权重进行适时调整。我们选股时会留意公司管治问题。如果公司过去发生过侵害小股东事件或是有过诚信问题的,我们就不买了。我们有一些报告在手,另外也会留意市场的新闻,比如那些通过低价配股集资或是从来不派息,或是经常有大股东关联交易的,特别是如果大股东只赚不赔,但小股东却赔钱的,我们都会比较警惕。
在选股方面,我们着眼于长期持有,而我本人主要是看中国这一块。我比较看重的几个选股指标包括:第一,整个大市的前景,比如未来几个月会怎么发展?其次,判断好市场方向后,我们在个股方面,会考虑它的目前价位,看是不是值得马上买入。这时候我会参考同业的估值水平。比如市盈率、市净率以及其他的估值指标,可以说,在这个步骤,我们基本上是以价值选股为标准的——我们需要考虑加入这只个股之后,我们整个持仓组合的估值水平,比如它大体上不能跟指数差别太大。
最后,我们也会考虑技术指标,比如目前这只股票有没有出现超买或是超卖等。
2013年形势尚不明朗
《财商》:能否介绍一下你们今年的长仓组合情况和大体表现?
陈煜强:在长仓方面,我们(今年)是以市场为准的组合投资法为主。比如虽然我们认为保险股不好,但是作为一个组合,你不可能没有,所以我们只能调整不同的股票的种类和数量。
我们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调节个股比重,比如内房股今年被看好,我们就增加了一部分内房股。具体的权重调整有可能每天都会有变化。
不过今年总体上我们保留了较多的现金在手上,比重最高时曾经达到50%,比重平均也在30%~40%左右,低于20%的情况较少。
《财商》:是什么原因让你们保持如此高比重的现金?
陈煜强:主要原因是市场反复太大。过去传统意义上的Buy and hold (买入并持有)的策略不可行了,反而是要留意某一时间段内的市场焦点在哪里。
《财商》:你们明年还会打算这么做吗?你对2013年的看法如何?
陈煜强:我们现阶段更看重的是美国的财政悬崖如何过渡。在中国方面,明年主要还是要看新一届政府领导人的具体做法,但我们认为没有大的问题,只是增长会放缓一些。其实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能够熬过去,贸易情况能好转,刺激内部的力量或许就不需要那么大了。而如果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估计美联储还会再放水,到时影响就大了。
不过上述情况目前都还是不太明朗,我想至少要过了第一季度市场才会有明确方向吧。美国的财政悬崖要在1月底才会明朗,而中国政府的换届也在3月份才进行。
陈煜强简介
现任辉立资本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兼策略师。曾任香港多家外资证券行投资策略员、经济研究员及研究部经理等职位,有二十年经济研究及证券投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