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眼镜能像iPhone一样风靡吗?
文 / 本刊记者 黄一青
自从iPhone发明问世起,人类迈入了微型科技的爆炸时代。手机摇身一变成了比电脑还要不可或缺的新设备。谁能想到,前几年还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砖头”,现今已经成为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谷歌[微博]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
就在这汹涌浪涛中横空出世了。
细数谷歌的产品,不难发现谷歌公司近些年的转变。
从一家极客味道十足的公司,慢慢成为了工业设计精良、创新精神十足的另一个“苹果”。而谷歌眼镜,就是这家公司转型之后带给世界的第一个惊喜。
戴在头上的电脑
2012年4月,谷歌眼镜第一次在社交网络Google+上被谷歌的X实验室公布。这款眼镜包括了一条可横置于鼻梁上方的平行框架、一个位于镜框右侧的宽条状电脑,以及一个透明显示屏。
作为一款电子设备,它首先是一副眼镜,或者说是可以变身的眼镜——当你喊出“OK Glass”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的智能手机。“OK Glass, Take a Photo”便是要求谷歌眼镜拍照片的指令。所有操作都不必动手,只需要语音指令与头部的轻微移动便可完成。
大致来说,谷歌眼镜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拍摄照片和视频并通过网络与他人共享、视频通话、上网、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辨别方向、即时翻译等等,其设备包含内存、处理器、侧面的触控板、拍照按钮、摄像头、扬声器以及各种传感器(比如加速器、指南针和陀螺仪等)。一副小小的眼镜能实现如此多的功能,确实让人惊叹。
如果说智能手机是人类第一次将电脑拿在手上,那么谷歌眼镜就是人类第一次把电脑戴在头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机融合与即时交互。
谷歌眼镜的营销方式也非常特别。苹果和三星[微博]对待每一款自家研发的杀手级新产品都视若珍宝,严加看护,生怕走漏了一点风声。这种从乔布斯时代一直流传下来的“培养消费者使用习惯”与“产品严格保密”的先供后求的营销手法已经成了现今科技市场的铁律。但在谷歌眼镜这一产品的营销上,谷歌却另辟蹊径,先从消费者的需求着手设计,再针对不同的需求与创意完善产品,进而让谷歌眼镜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口味,获得市场的青睐。
2013年2月21日,谷歌眼镜宣布扩大谷歌眼镜销售计划,公开接受预订,不过其预订对象仅限于年满18岁且住在美国的人。他们如果想提前尝鲜谷歌眼镜的炫酷功能,需要先注册一个Google+ 或者Twitter的账号,再说出他们对谷歌眼镜的想法和创意,如果他们的创意被谷歌选中了,那么支付1500美元之后,他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谷歌眼镜了。
还有改进空间
截至目前,谷歌眼镜已经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十五万条申请与创意。这些宝贵的用户反馈帮助谷歌开了一个好头,设计出更加贴合消费者与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但是,这样一款理念超前的产品,同样有着属于它的烦恼与问题。
有了谷歌眼镜,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拍照或者录像,并快捷地分享到网络上。这种功能看似方便,却让很多人的隐私饱受困扰。据说,美国西雅图的一家酒吧就已经贴上了告示警告“佩戴谷歌眼镜者不得入内,否则会被揍得很惨”。酒店的老板称,此举只想给自己的顾客带来真正安心的放松时间。
另一方面,谷歌眼镜的安全性尚未得到验证。盯着眼镜屏幕是一件简单的事,可是在行走的过程中跟谷歌眼镜互动得很high就难免有摔跤的危险,更可怕的是边看眼镜上的GPS导航边开车。这些都是注意力被谷歌眼镜分散之后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需要在上市前得到稳妥的验证以及法律的认可。
此外,成本过高、电池电量不足、没有自己的网络模块,只能依靠蓝牙传输数据、无法真正脱离手机、没有杀手应用等等问题都需要谷歌公司尽快解决。
谷歌将在今年推出谷歌眼镜的“开发者版本”,并有望在2014年推出直接面向市场的产品。谷歌眼镜造势已足,如果这些初期版本的功能超出市场预期,则其受到全球消费者的热捧几乎是毫无悬念